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张辰亮
现象级畅销科普书《海错图笔记》系列收官之作。 海错的“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在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的《海错图》中,共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很多滨海植物、奇闻异事和风土人情。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 作者无穷小亮研究这本清代海洋生物图谱已近9年,本书是他的最新也是本系列的收官之作,选取《海错图》中最有挑战的96幅《海错图》原图,以20篇笔记向我们展示了鱼类、贝类、兽类及海洋植物的鉴别及物种介绍,以及小亮老师收集到的珍稀海洋生物照片及古代图谱。这些新的创意让本书的可读性、文化性和话题性不容错过。 ü 入围“2017中国好书” ü 入选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ü 获“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ü 荣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 ü 入选2017年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十大自然好书”,荣获年度传播奖 ü 入选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ü 入选首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年度十大自然好书”,荣获年度传播奖 ü 在第五届中国童书榜优秀儿童读物评选中被评为“2017年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中国好童书100佳” ü 荣获北京数字创意产业协会“科技少年应读作品” ü 入选2017年中华优秀科普图书榜“第三季度”成人原创榜单 ü 入选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 ü 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ü 入选2020年度版权价值图书科普(含儿童科普、成人科普)类 ü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入选图书
海错图笔记·肆
作者:王笛
《消失的古城(增订本)》是历史学家王笛对晚清和民国初年成都历史和成都人日常生活的生动讲述。作者以流畅的笔调,描绘了大众文化的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城市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折过程。从书中,可以看到人们坐茶馆、逛庙会、庆祝节日等各种活动,茶客、苦力、小贩、工匠、挑水夫、剃头匠、乞丐等三教九流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现 代化和社会变迁对他们的影响。 此次增订,新写了前言,调整了结构,充实了内容,设计了藏书票,并对插图进行了精选。全书插图共43幅,新增的16幅主要是人物 情景图,呈现了彼时公共空间和城市文化的生动画面。 这本书是对那座已经不复存在的古城的纪念。 本书金句: 1,成都这个内陆城市的确比沿海城市受到较少的西方冲击,因而保留了更多的传统。 2,街头文化代表在街头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活动,包括城市和街道的外貌、街头巷尾民间艺人的表演、集体的庆祝仪式、下层民众在街头谋生的方法等等,还有与街头有直接关联的店铺、茶馆和其他公共场所。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与街头紧密联系,他们创造并生活在这种文化之中。城市居民,特别是社会下层,依靠街头谋生、娱乐和举行庆祝活动。 3,在传统的中国城市,普通人是街头的主要使用者和占据者。成都居民把街头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空间,他们的房子与街头接近,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经常就发生在街头。 4,随着城市商业贸易的发展以及市民对街头和公共空间使用的扩张,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得以发展起来,这成为一个城市区别于另外一个城市最明显的特点。这种商业文化反映在商店的匾额、装饰、商品陈列、店铺与顾客关系、财神崇拜、工匠工作方式以及他们独特的商业语言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5,小商小贩不仅让城市生机勃勃、为市民提供了生活的方便,而且是城市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无数的街头小贩与固定的商店将街道连接起来,极大地扩展了城市的商业空间,对形成城市活跃的街头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街头小贩、工匠、手艺人,以及各种临时雇工,为市民的日常需求而工作。如果没有他们,不但人们的日常生活会有许多不便,而且这个城市将会失掉许多生机,会显得沉闷而没有了蓬勃的气象。 6,成都与临近的乡村有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一堵城墙将城市围了起来,但是城市居民不可避免地依赖与城外地区的交易。这样一来,一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靠的模式建立起来。例如,如果没有周围农村,城市居民便不能享用新鲜食品和雇用来自乡下的廉价劳动力。 7,成都以及中国城市的居住模式,过去便与西方有明显的差别。根据法国年鉴学派大师布罗代尔在其著名的《1400—1800年的资本主义与物质生活》中的描述,在早期近代欧洲,像热亚那、巴黎、爱丁堡等城市都“朝着垂直方向扩张”,即在这些城市里,房屋总是尽量往天空伸展,多达五层、六层、八层乃至十层。而在过去的中国城市里,房屋多平行发展,一般一层或两层,人们的住家与街面经常只有一个门槛之隔,因此街头的商业活动很容易与市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8,谁是大众、谁是精英?我这里使用的主要概念是“城市民众”(urban commoners),指的是那些普通市民,这些人在街头寻求生计和娱乐,他们所创造和欣赏的文化是“庶民文化”(plebeian culture)。虽然他们的名字在历史上早已被忘却,但他们的确曾经是街头的主要占据者,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街头文化。那么谁又是精英呢?在西方中国史研究领域,“elite”是一个常用词,但是它在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一般翻译为“精英”。但 elite 的范围远比“精英”广泛得多,它包括士绅、知识分子、商人、大中小地主以及其他全部在地方有财富、有权力、有影响和受过较好教育的人(哪怕他们的财富、权力、影响或教育也许很有限)。 9,成都精英阶层的代表是“社会改良者”(social reformers),特别是那些受现代化和西化影响的、并有意识地试图重建公共空间和重塑城市形象的那一部分人。一般来讲,这些精英继承了他们先辈关心“民生”的传统,并运用诸如赈济、教育、控制等方法来改造社会。但与过去的精英不同的是,他们都关心西学,有的还游历或留学海外,力图把西方或日本城市的形象转移到他们自己的城市中来。 10,中国知识分子和改良精英参与政治一般是为他们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而下层民众加入政治斗争则通常是改变自己的处境和生活条件为直接目的。
消失的古城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